/
企业文化
洪正鹏与东方红升文化

洪正鹏与东方红升文化

洪正鹏董事长与五福文化——感恩是福、知足是福、吃亏是福、善良是福、奉献是福。
东方红升企业文化建设简介

东方红升企业文化建设简介

北京东方红升研究院的企业文化建设,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。这是一座世界运河之都、世界美食之都、东亚文化之都。东方红升企业文化如同它的发源地扬州。
七八十年代的调查研究

七八十年代的调查研究

1977年我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工作,第一站是县计划委员会,第一件事就是下乡参加调查研究。   那时候的调查研究工作,主要是以蹲点调查为主,一“蹲”就到最基层,与群众实行“三同”(同吃同住同劳动);一“蹲”就是几个月,中途基本上不回家;一“蹲”就得见成效,不准“蹲”而不实“、无功而返。   
我是一位海军老兵

我是一位海军老兵

 有广场就有人跳广场舞,每个广场舞动的曲子又各不相同。我家小区附近的一个广场,就是以跳《大海航行靠舵手》为主的,其舞蹈形式有点像当年的忠字舞。   我每晚散步都会经过这个广场,也会驻足一会,听听这个曲子,看看这个舞蹈,也想想过往的事情。   我这一辈子,与“海”有着很多的关系,有着特别的大海情怀,就像一条小船,一直在大海中追梦航行……   我出生“海边”。母亲是渔家子女,父亲是海防军人,我就出生在闽南海边上的一个小镇上。至今还记得外公驾船讨海的情景,至今还保留着一口纯正的闽南话,至今还常常嘴馋着海鲜。   我当过“海军”。15岁那年,我加入了人民海军,当了4年兵。“我爱这蓝色的海洋,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。我爱海岸耸立的山峰,俯瞰着海面像哨兵一样。啊,海军战士红心向党,严阵以待紧握钢枪,我守卫在海防线上,保卫着祖国无尚光荣”。
互为镜子

互为镜子

我的双胞胎孙子30个月了,他们开始相互注意相互打量了,有时候还会一脸蒙:你怎么像镜子里的我?   等他们再长大一些,我要告诉他们:即使双方长得不像,也能互为镜子。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本来就互为一面镜子。当然这个道理或原理,两个孩子暂时还听不懂。   互为镜子的道理,以我的理解,起码有这样五点:一是从别人看自己,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就是自己,也就是说透过别人看到了真实的自己;二是从自己看别人,你是什么样的人,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的人;三是从外在看内在,每个人外在的言谈举止,其实都是内在思想的呈现;四是从个体看整体,世界上所有关系都是相互的,你待我如何我就待你如何;五是从局部看世界,心正了世界都美好,心偏了世界都不好。
一个人应该以什么为中心

一个人应该以什么为中心

 治国平天下,要以经济为中心,以人民为中心。那么,修身齐家要以什么为中心呢?   为了这个话题,我采访过很多人,也扪心自问了好多次。   不同阶层、不同职业、不同经历、不同观念的人,对生活中以什么为中心,会有不同的回答。   有的女士会以家庭为中心。我妈和我老伴,就常常以家庭的传统与荣誉作为安全感与价值观的来源。   有的商人会以金钱为中心,他们能赚钱也舍得花钱,只要不过于逐利或成为无良商人就行。   有的职员会以工作为中心,只是一旦升迁无望或失去工作时,便会失去生活的意义。   有的文人会以名利为中心,在名分面前患得患失,有时过于自尊有时又过于自卑。
唱支山歌给党听

唱支山歌给党听

时近七一,机缘巧合,这几天我连续遇到了与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这首老歌有关的事儿。   先是听了书法家范钦华夫妇朗诵这首歌的歌词,老两口声情并茂,倒背如流;后又收到了作家陈锴先生发来的歌谱,他说这是个老版本,发表在1963年的《中国少年报》上;后又听到了歌唱家王慧群老师的演唱,这首歌她演唱了953次,曲曲动人,声声入心,百听不厌。   前几天,书法家王振宇先生又向我推介了他的战友、老乡赵付森。赵付森先生是位年届七旬的军旅作家,新近出版了他的文学作品集《暖暖的秋阳》,上卷是小说,下卷是散文诗歌。他也很喜欢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这样的经典老歌。他说:“那些你我熟悉的老歌,如今已然飘散在了秋风之中,但我们仍然喜欢,它们那一缕缕永恒的余香。”
争先 需要五种机制

争先 需要五种机制

 今年是“发力奋进年”,最近,本市正在热议冲破居中思维,提出“在比学标杆的过程中努力成为别人的标杆”。这真是:听了让人感动,议了让人激动,更期盼有实际行动。   要冲破居中思维,机制很重要。机制出压力与动力,井无压力不出油,人无压力没劲头。   先说说容错机制。常有人说:自己想干事又怕出事,而且是多干多错、少干少错、不干不错。可见这容错机制虽然说了好多年了,还是没能建立得起来。看来,若要鼓励争先,先得允许有错。就是在一定范围内,宽容失败,允许试错,有错必纠,从而营造起支持改革、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,激发起干部苦干实干、争先创优的积极性。   再说说督促机制。人皆有潜力,也都有惰性。就像弹簧一样,外在压力越大,内在动力就越大,对此大家感同身受,即使自觉性再好的人也难以免俗。可见这督促机制不可缺失,而且需要全员覆盖。若要鼓励争先,响鼓也要重敲。当然,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,外因是条件,内因是根本,启发干部自觉自信自强才是关键。
大运河 千年流动的文化血脉

大运河 千年流动的文化血脉

2500多年来,3200多公里长的大运河,贯通5大水系,流经8省市35座城,穿越历史,润泽大地,日夜奔腾,流淌至今,生生不息。   她是两岸人民的母亲河、致富河、幸福河,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;她是中华民族的政治国脉、历史文脉、经济动脉、社会命脉、生态水脉,更是一条千年流动的文化血脉。   也就是说,大运河既是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,也是一条贯通南北的文化长廊,是一种流动的文化符号。借助于水的流转,大运河已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,还成为文化联结的纽带,对流经区域不同的文化进行相互吸收、交融、调和,而趋于一体化,成为文化与自然遗产资源的综合体。   于是,就形成了一条内涵丰富、特色鲜明的大运河文化带。今天,我所要讲的专题,正是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”。这个题目很大,要讲的内容很多。想在半个小时内讲完这个专题,只有化繁为简、提纲挈领、深入浅出。下面,我就把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”这个专题,简要地概括为六句话。
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成长

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成长

 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的日子里,我以爷爷加读者的身份,分别去了扬州育才小学、汶河小学,与家长和孩子们一道读书,一道分享运河地名文化故事,分外感动,倍感亲切。因为见到孩子们,我有一种隔代亲;因为见到家长们,我有一种怀旧感。   在怀旧中,我又有了一种时光穿越感,于是来来回回穿越了好几次。   记得我才上小学时,老师摸摸我的头说这孩子将来是块读书的料子。60年前老师的一句话激励了我一辈子,朽木不可雕也的我,至今还在努力读书。
“我”与“我们”

“我”与“我们”

 最近,我在检点自己的一个毛病,就是在撰文、致辞或与人交谈话时,总喜欢说到“我”,说我如何如何,说我这般这般。说多了,别说他人生厌,连自己都嫌烦。   然而,我有时候不得不说我。如在《大家说》里写的一些短文,不便说“他”,也不能说“你”,只能说“我”,我的经历,我的感受,我的认识,我的看法,我的不足,我的教训,我的建议等等。如说得不对,乃一己之言也;如果说错了,文责自负。   从心理学上分析,一个人总喜欢提到“我”,不是自恋、自尊就是自负。自恋是想刷存在感,以引起别人的关注;自尊是以我为中心,把自己太当回事;自负是觉得自己挺能的,甚至什么都觉得自己最好。
高手在民间

高手在民间

3月13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,李强出席了记者会,并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。其中,他讲了一段话:“我长期在地方工作,有一个很深的感受,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,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,高手在民间”。   对这段语重心长的话,我尤为感同身受。   没在基层干过的人,不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人,缺乏人情味的人,是说不出这段话来的。我长期在基层干活,在民间交了好多朋友,也挺有人情味。所以,总理的话我懂。   这辈子,我把最基层的工、农、商、学、兵五个字都干全了,民间所需要的保家卫国、下乡扶贫、修桥铺路、教书育人、救死扶伤、以文化人、志愿服务这些事情也都参与过。在我的人生经历中,还遇到了不少民间高手。
上一页
1
2
...
4

代码勿删

发布时间:2021-11-15 10:36:03

服务热线

13910339839

公司地址: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19号院B座1606室 

版权所有:北京东方红升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北京 京ICP备17073697号-1

© 1999-2018 北京网站建设有限公司 Copyright © 1999-2018 300.cn All Rights Reserved    京ICP备1700634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