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文联工作期间,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坚持“和为贵”,用心用情用功地力推“文人相轻”转化为“文人相亲”。通过几年的努力,虽有所收获,却收效不大。现在看来,文人之间由“相轻”向“相亲”的转变,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。
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。文人大多清高、自尊,还有些固执己见。常以自己所擅长的去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。其实,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。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,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。一千个人的心里,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
不仅在文艺界有“文人相轻”的现象,在商场职场官场亦是如此。如商场上的商人相轻、职场上的同事相轻、官场上的干部相轻。前段时间,我也偶尔跨界科技领域,由此发现科技界也有工匠相轻的现象。
以氢能研发为例,眼下又成为新的一窝蜂、一阵风,颇有点像前些年的风能热、光伏热、电动车热,而且热得更热。近来,在政策与资本的加持力度下,产学研设、各行各业都在争先恐后、蜂涌而上,有点“春秋战国”、“三国演义”的意思。
氢能之所以如此之热,是有背景与前景的。因为氢能作为清洁零碳的二次能源,在未来能源变革占重要地位。可以说,氢能是最干净、最具前途的超级能源,未来它将消纳风光电,还将替代化石能源。故发展氢能己成为全世界的共识,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也至关重要。
由此可见,氢能之热热得有道理,也热得有前途。只是,每当事物越是发热时,人们的头脑越要冷静。也就是说氢能“热”了还要“冷”思考。最近,我以外行旁观者清,注意到氢能之热己经在令人们头脑发热。比如有一种现象,就是各行各业都在急乎乎地上氢能项目,而且一边上着项目一边做概念抢风头,都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。
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理解,褒自己贬他人的“文人相轻”却不能。在氢能的发展上,与西方比山外有山,在国内比也楼外有楼。我们大家都需要谦虚谨慎、戒骄戒躁,还需要团结一致、形成合力。正确的态度与方法是“包容”二字,兼容并包,求同存异。任何文化都能相交相融,任何文人都可相知相敬。
为此,北京东方红升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院董事长洪正鹏先生提出了要“氢”如一家,不能单打独斗。也就是说在氢能发展上,各方面要齐心协力、亲如一家。他还率先打造了一个氢能发展平台,把“产、学、研、设、资”诸要素整合在一起,将“制、储、运、加、用”各环节链接一道,让大家能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共建共赢共享。
受洪正鹏先生“氢”如一家思想的启发,我还想到整个氢能发展的大局,应该画好一张图,就是要立足国情、科学谋划;下好一盘棋,就是要统筹兼顾、优化机制,;拧成一股绳,就是要整合资源、形成合力;防住一个险,就是要有序竞争、产能适度;把好一个关,就是要循序渐进、稳妥推进。在绿能制备、氢能储运、燃料电池和安全用氢等关键技术问题没解决好之前,切不可过早过快大规模推广终端应用。
我不知道氢能实现工程化产业化是不是己具备条件,我也不知道氢能实现大规模终端应用还需要多少时日?也许我们正在艰难跋涉的路上,也许我们己在最后一公里的关口。即便己在最后一公里,我们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,而且最后的冲刺与突破往往会更难。此时,更需要大家“氢”如一家、齐心协力、携手闯关、实现突破!
作者:刘俊